三季度回看:周期潮起

2017年前三季度,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改善、政治风险逐渐降低,国际权益资产普遍表现突出。基本金属、原油明显上涨;国内债市承压;特朗普交易季中触及冰点,压制美元,提振黄金和人民币,并进一步推升港股。A股额外受益监管预期的变化,周期和科技先后表现。

宏观趋势

1.海外经济:整体向好,货币政策偏鹰派

2.中国会面临哪些冲击?

3.中国经济:后续需求走弱概率较高

货币市场利率不会上升,也不会明显下行;房价是宽松的关键约束,稳增长动力仍低。房地产销售、采暖季大气治理不利于增长率数字,4Q增长大概率走弱。PPI部分推升CPI,但不会带来货币政策额外收紧。从中期看,金融资源从传统行业进一步流入新兴行业需要看到金融业排雷结束。

4.第四季度可能的风险点

第一、金融去杠杆带来的冲击。
第二、对政治周期的误解。
第三、十九大之后金融股有上行风险。
第四、海外需求下行。

第五、采暖季减产幅度相对过大,导致对PPI和各方面的冲击过大。

产业结构

1.传统产业

2.新兴产业

3.消费行业

消费预计受益于高房价和地产销售面积下降,白电、高端白酒、旅游酒店、品牌服饰及跨境电商、零售、汽车及零部件、游戏影视等领域展现向好态势。

资本市场

1.A股和港股:资金条件和市场行为

(1)    资金供给:资金面平稳
基金发行规模自今年2月份发行规模大幅下降后,现阶段发行规模已经趋于稳定。6月份以来沪深两融余额持续上涨,再次接近万亿大关,引起市场关注。2017年,北上资金持续活跃,沪深港通流入资金不断走高。我们对陆股通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保持乐观的判断,且认为海外资金也会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
(2)    资金需求:IPO明显放缓,解禁压力上升
2017年二季度以来IPO明显放缓。2017年下半年开始解禁规模急速上升,三四季度都处于解禁高峰期。从今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解禁压力都是A股市场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
(3)     港股资金:内资或持续流入
年初至今,南向资金流动无疑是港股市场增量资金的最主要驱动力。四季度内资或持续流入。
(4)    可能性最大的流入资金——海外资金
今年6月,明晟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并于2018年6月正式纳入。随着A股纳入MSCI,外资进入A股的渠道陆续拓宽,资金规模日益壮大。
(5)    公募基金调仓路线特点
(6)    国家队——证金公司

2.A股、港股的风格和配置建议

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超预期的概率与幅度均弱于第三季度,政策监管也难以进一步“温和”,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还有一定的收缩空间,海外资金的流入幅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大会之后市场还具备一定向上变盘的概率。预计A股会有小幅涨幅,对交易的要求也在进一步变高。港股继续受益于中国经济预期改善和北水南下,收益有望好于A股。

综合基本面、估值和对资金的理解,在第四季度,金融、消费以及周期中的建筑类在配置上要提高重视,科技类以兑现收益为主;国企改革、军工和周期品交易要求较高,其中国企改革、军工板块需要跟紧十九大及之后的高层动向;周期品需要跟紧空气质量、各地政策执行和2018-2019年的政策导向,与环保一样,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十九大及之后的动向。

在A股港股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港股的配置依然占据优先位置。一方面布局价值重估,主要在金融,另一方面关注业绩驱动,主要在周期以及新兴的互联网消费。虽然短期中小盘风格略有跑赢,这主要是投资者急于兑现前期涨幅较大的大盘周期,希望从滞涨的小盘股中获得轮动收益,但从安全性的角度看,港股大盘指数仍是四季度最为确定的配置方向。

3.国内债券市场

债市四季度仍难见到持续的反转行情,一是货币政策难以放松,金融去杠杆进程有序推进,二是中国经济并未受到货币利率明显压制,国际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接连转向,都将制约债市的反弹空间。预计债券在趋稳的货币政策和不变的去杠杆压力下,收益仍与货币相当。

4.黄金

四季度我们看金价先涨再跌,整体走平,12月可能是分水岭。

5.原油

四季度随着库存进一步去化,油价中枢有望上移,期间注意因旺季结束可能出现的短期回调。

配置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