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1年投资方向从周期复辟到内生增长,二季度宏观场景从增长超预期、流动性平稳向增长逐渐触顶、紧货币紧信用的场景切换,权益谨慎、避虚就实。大宗商品波动加剧,利率冲高带来配置机会,转债、信用债以防御为主。原油高位震荡,黄金仍有下行空间。全球经济恢复情况、碳中和等产业政策实施力度决定投资节奏,产业趋势决定了主赛道的结构。

宏观场景

海外局势

美、英大约年中实现群体免疫,率先经济重启,欧盟和新兴市场在下半年迎来强势修复。疫苗普及加速与1.9万亿财政刺激落地推动美国Q2~Q3强势复苏,上半年继续为中国出口提供拉动力。

国内宏观

二季度CPI出现阶段性高点,PPI触顶,工业品涨价从充裕的流动性+供需格局改善的再通胀交易转向以复苏为主线的通胀交易,国内大宗价格波动和风险加剧,PPI链条从强烈推荐下调至相对中性。目前再通胀交易加速兑现,权益波动加剧,债券防御性渐显。

政策方面

政策层面关注碳达峰和碳中和、科技创新和平台经济政策。

宏观结构

权益风格

从周期赛道看

上半年房地产基建投资不致拖累经济,基建在数据统计层面存在低估,房地产面临融资收缩和分化加剧。制造业尤其是是轻工业融资高增将带来制造业投资加速,政策层面的支持下产能周期未来2-3个季度内景气仍向上。供给层面关注碳中和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从消费赛道看

未来的修复空间在于地产类消费、可选消费与服装类,关注中美地产共振对后周期消费品种的拉动。Z世代消费的崛起引领消费创新与迭代升级。出口层面,一季度顺周期品种接力防疫类与居家类产品支撑出口,汽车、医疗器械、手机电子、通用设备等属于未来持续受益的品种。

从科技赛道看

对于科技赛道,产业趋势长期向好,也不可忽视短期影响因素,例如光伏产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长期受益,但需关注短期上游涨价影响;电子产业处于全球景气的大背景下,但中国受益与受损兼备,关注国产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中国汽车供应链复苏强于欧美,未来汽车行业M.A.D.E.(移动出行、自动驾驶、数字化应用、电气化)趋势极为明确。

A股

2021年4月起,宏观场景将由“信用收缩+盈利上行”向“信用收缩+盈利回落”切换,中期“信用收缩+盈利回落”确立后股价和估值均有下行压力。

趋势:信用和盈利双回落,Q2 处于“N”型走势调整期

2021Q2 A股核心矛盾是盈利增长赶顶VS信用收缩,2021年4月起,随着宏观场景将由“信用收缩+盈利上行”向“信用收缩+盈利回落”切换,2021Q2 A股将处于“N”型走势调整期。

风格:资金向中小市值再平衡延续,看好中证500和金融

目前抱团集中的消费和成长整体风险收益比依然不佳,过往抱团极致后1~2个季度风格阶段性向均衡切换,结构再均衡尤其重视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股价值。

行业:重视盈利确定性和估值匹配程度

产业链景气度:服务业后周期/化纤/轻工/白酒/家电/金融弹性大。

行业盈利和估值匹配度

盈利和估值匹配较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复苏链条上的酒店/航空/化工/家用轻工、低估值的钢铁/煤炭/银行、以及新能源车上游的金属非金属新材料,这里的酒店/航空/家用轻工/银行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盈利增长尚不能消化高估值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长久期的医药/计算机/白酒/电源设备/半导体等,以及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食品加工等,这些行业短期难有系统性机会。

行业交易因子分析

交易拥挤度:基本面趋势有望上行,但当前低配的行业值得关注。

交易性价比:碳中和和疫情受损板块已很低,顺周期鱼尾行情。

港股

降低预期,减仓新经济,向顺周期折价龙头调仓。

债券

利率债等待配置,信用债风险凸显,可转债整体谨慎。

投资策略

配置原则

权益谨慎,大宗波动加剧,债券防御。

配置策略

一级资产:国内商品估值创新高,警惕股市跌势扩散

国内商品指数估值创新高,股债估值偏向债券,但当前市场资金对债市仍有一定观望,结合宏观场景和交易因素,我们认为债券配置机会将逐渐显现.股市冲高后资金和情绪降温,当前市场依然有一定结构行情,警惕前期创新高基金发行封闭期打开、市场持续调整冲击情绪导致资金加速撤离带来的跌势扩散,对权益市场保持谨慎。

A股风格、行业配置建议

2021Q2行业重点配置银行/化工、地产后周期的家具/2B型建材、以及受益服务业修复的休闲服务。此外,基本面改善确定且受益“紧信用+紧货币”宏观场景的高端白酒龙头可逐步买。

港股配置建议

继续减仓估值对美债利率波动敏感的新经济板块,港股蓝筹继续修复有空间,向折价龙头调仓。

债券配置建议

资金面边际收紧,利率冲高带来配置机会。整体杠杆率处于高位,信用风险较大,转债风险收益性价比低。

黄金配置建议

仍有下行空间,短期维持震荡。

原油配置建议

需求旺盛,供给端有压力,预计将高位震荡。

宏观风险

政策边际收紧,结构性信用出清压力较大。一季度可能是趋势逐渐逆转的转折点,因此到了季度末段需要密切关注。二季度重点关注阶段性紧货币+紧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