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廿七载: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作者:投资者关系部 时间:2025-07-11 00:00:00
从1998年在北京成立时仅有二十几人的“老五家”之一,到如今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1.7万亿、管理387只公募基金、拥有千余名员工的头部基金——二十七载砥砺奋进,博时基金与时同行,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二十七载岁月峥嵘,博时人乘风破浪,不忘初心、以不懈奋斗谱写时代华章。7月13日,博时基金迎来成立27周年纪念日。
与行业共成长,开启高质量发展崭新叙事
今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发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行动要求和实施规划。《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将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为国家创造价值、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
作为金融央企,博时基金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秉持“为国民创造财富”使命和“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投资理念,坚定履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致力增强投资者回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分红近2133亿元人民币;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为基民赚了126.78亿元。
博时基金认为,公募基金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改革,主动求变,全面重塑行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打造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一流竞争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以科技金融活水,浇灌科创新质之花
回顾博时基金科技投资的历史,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在2017年和2024年。早在科创板设立前三年的2016年,博时基金就开始了酝酿。
2017年是博时基金科创投研一体化小组的成立元年,彼时科创投资的概念刚刚出现,互联网产业趋势如火如荼。为有效解决科创投资定价的难题,博时基金在业内率先搭建完成科创投研一体化小组,持续在科技TMT、新能源、医药生物、高端装备等行业进行深耕研究。为解决投研方法论难题,博时基金在业内首先提出成长溢价理论,成功解决了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估值定价难题。
2024年,随着人工智能“奇点时刻”的到来,博时基金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投研工具,实现科技投研效率、基金评价体系、风险管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加速推出主被动科创投资基金产品,将中国科创行业发展红利转化为基金产品的投资收益。如今,科技投资已成为公司权益投资的支柱方向。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博时基金合计发行75支基金,投向科技创新方向的规模超500亿元,其中“科创北斗七星”(包括科创综指ETF博时、博时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基金、科创100指数ETF、科创创业50ETF、科创AIETF、科创芯片ETF博时、科创新材料ETF)合计规模超130亿元。
以ESG责任投资理念,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在2018年11月,博时基金即正式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多年来,博时基金持续精进绿色投资能力——正式作出ESG投资承诺,搭建ESG管理架构、建设ESG评级体系、创新ESG相关产品、踊跃参与ESG倡议等,为国内ESG投资发展贡献一份“博时方案”。
绿色产品体系建设上,博时基金完善ESG基金产品和绿色债券产品双系列,持续加强与长期投资基金在绿色投资上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碳期货等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满足投资者对ESG和绿色投资的需求。
公司致力做优ESG产品业绩,加大绿色债券支持力度,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末,博时基金旗下ESG基金产品投资规模超137亿元,公募基金产品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70亿元。
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践行“企业公民”担当
2023年以来,博时基金完成超120只基金降费,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公司不断探索新产品、新工具、新场景、新能力,通过直播、财富号等线上方式,实现全天候陪伴;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让基金产品惠及更多的长尾金融消费者,致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在投教方面,近年来,博时基金着力打造有创意有干货的投资知识内容,线下举办论坛、沙龙、讲座等,帮助投资者集中系统、持续便利地获取证券期货基金知识,助力投资者认识投资风险并掌握风险防范措施,“授人以渔”赋能投资者。2024年5月,“博时基金投教基地”已正式上线。
2023年,博时基金旗下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REIT完成扩募,2024年,博时津开产园REIT鸣锣上市。以上两只REITs产品为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引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激发园区活力,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坚实的博时力量。
作为“企业公民”,博时基金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担当。自2009年深圳市博时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在农业、教育、环保、救灾等公益领域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投入,捐赠总额近4700万元,超过115个项目,受益者达万人以上。公司用有温度的社会责任实践,传播博时大爱,延续博时正能量。
深耕养老金融,守护幸福“夕阳红”
博时基金在业内首批取得全国社保基金境内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管资格,多年来在养老金融多领域协同发力。公司积极构建三支柱协同发展的养老金业务模式,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陪伴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的博时养老生态圈。
博时基金积极参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管理,优化社保服务,紧密跟进社保新产品设计及前沿产品策略研究,做好研究和投资的服务;积极发展企业年金,持续打造专业年金投资团队,持续做优年金投资业绩;同时,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加大个人养老产品的布局力度,积极开发各类风格稳定、策略清晰的养老FOF产品。2024年,博时旗下3只宽基指数产品新增Y份额,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养老投资选择,助力养老金融的新布局。
博时基金还注重加强投资者养老的教育和陪伴服务、打通投顾业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的博时养老生态圈,不断提升大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2024年,博时基金联合《中国证券报》等多家机构编撰《中国养老金投资者获得感洞察报告》。
加速数智化转型,推动业务与技术融合
随着数字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正重塑资管行业的研究范式。博时基金始终站在技术前沿,率先将大模型深度融入投研价值链,构建了信息触达—决策赋能—投研生态闭环的三阶进化路径。
科技是重塑金融本质的关键力量。博时基金将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自2018年启动AI技术探索,于2023年率先在行业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钻研大模型前沿技术,并将 AI 广泛应用于投研、营销、风控、运营及研发等全业务环节。
经过多年来的沉淀与革新,博时基金已实现投研基础场景的智能化跃迁。公司聚焦市场调研、研报阅读、数据检索等场景,已搭建起“博识”Chat Bot及知识库工具,提供AI调研员、A4投研摘要、行业数据分析视图、微信讯息聚合及千人千面的检索能力,综合提升投研人员信息获取效率。
如今,博时基金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向辅助投研决策方面突破。结合Deep Seek推理能力的不断突破及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进化,未来,基于博时基金投研专业优势,公司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投资经验转化为可继承的数字资产,形成知识获取→智能生产→决策赋能→经验沉淀→AI学习增强的回路,推动AI在投研领域,从信息处理工具升级为认知决策伙伴,从单点应用突破演变为智能Agent生态链,力争进化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助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站在二十八年发展的崭新起点,博时基金将坚定不移打造领先的数智化资管公司标杆企业,助力集团“第三次创业”,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风险提示:本材料所载信息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提供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投资者应当对本材料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我们对所载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信息,后续可能发生变更。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商业用途的传播、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