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补充保险改革路径探讨

作者:陈坚 时间:2020-12-23 13:57:1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补充保险有补充医保和企业年金,都是社会保险的第二支柱,前者面临国企改革,后者面临市场考验。

一、补充医保面临改革

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倡导、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医保,并向退休人员倾斜。根据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文件要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互助帮困等相关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国企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改革可能采取过渡模式,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毕竟老人、中人经历了低收入、低保障时代,积累不足。因此,企业要加强过渡期的政策研究,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和未来保障续接。

保险遵循大数法则,目前行业企业的补充医保或是集中管理,或是统一制度、属地单位集中管理。补充医保资金是统筹资金,对集中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在企业改制时,有的单位脱离统筹范围,通常集团会根据补充医保统筹资金结余情况,按照人随资产走原则,返还部分资金作为改制成本。

补充医保虽然个人不缴费,但统筹资金是根据员工工资总额按比例提取,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资金使用原则,企业会提取并建立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员工突发重大疾病的支付风险。疾病具有不确定性,今天不病,不意味着明天不病;在职时不病,不意味着退休后不病。补充医保资金用于患病的在职员工及退休人员,如果实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未来的补充医保可能不再包含退休人员,那么员工从在职步入退休后,基于前述逻辑,可根据基金结余而给予一定的补偿,以应对员工退休后的重大疾病风险。改革应着手研究调整补充医保方案,探索有效的路径予以解决,并经民主程序通过确定。

二、补充医保存在问题

在政策制度上,社会保险属于二次分配范畴,应以公平优先,保障病人和弱者。在实际操作中,公平与效率上尚不均衡,体检标准、病种范围、报销比例等有侧重职务职级的倾向。

在资金管理上,按照使用原则,基于危机管理,通常统筹基金都有不同程度的结余。在补充医保管理中,福利呈刚性特点,上调易下调难,对资金使用控制趋紧趋严。同时,企业缺乏精算能力,报销比例不够高,病种范围不够宽,服务项目不够多。尽管资金目前尚有一定程度的结余,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未来资金面临支付风险,

在统筹保障上,层次还不高,范围还不广。我国社会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基本医保实行地市级统筹,补充医保是对基本医保的补充。对赡养比过高的单位,对未采取集中管理的单位,对员工数量少的单位,补充医保资金规模不足,难以应对员工重大疾病风险。对集团企业分散至其他省市的单位,各地医疗保险政策标准不一,补充医保集中统一管理难以解决属地具体问题。同时,国企实施减人增效,导致社保业务人员少,企业采取补充医保业务外包模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管理,有的直接投保商业保险。目前保险公司团体医疗合同只有一年期,来年需要重新进行招标再确定保险公司,有可能更换保险公司,基于医疗保险具有现收现付、长期性、延续性特点,这种模式难以确保业务续接。

商业人寿保险存在问题

国外保险产品本身不一定赚钱,而是依托资本运作弥补产品成本,保持赢利能力。我国资本市场呈现牛市短、熊市长、猴市多的特点,波动性大,前证监会负责人评价我国股市不成熟,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管制度等。因此,我国的保险业还不能完全依赖资本市场,保险产品必须经过精算以确保公司赢利能力,这就导致保险群体侧重于年轻人、健康人,对中老年而言,或缺乏产品,或产品价高。对重疾产品,如果被保险人患过一次重疾,则所有保险公司会终身拒保。这就使得高龄人员,只有社保,没有商保;只有意外险,没有重疾险。同时,保险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产品选择难,格式化合同导致消费者地处弱位,强专业性导致投保难,信息不对称导致理赔难,消费者对保险的认同还有一个过程。

医疗问题的核心是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是医疗资源的协同性和共享性。世界具有不确定性,疾病更具有不确定性。补充医保作为第二支柱,不仅要补充第一支柱的不足,还要弥补第三支柱的缺陷,企业补充医保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应抓住机遇,提前谋划,不仅要担当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要担当企业员工的保障责任。对现行补充医保进行结构性调整,将三个支柱有机结合,多渠道、多路径解决员工医疗保障,使员工保障有保、可保、能保。

在政策上,2016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重庆市国资委2017年颁布关于规范管理企业补充医保的文件,对当年资金结余部分,可选择购买商业团体补充医疗类保险。国家和地方政策对企业补充医保拓展商业保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在管理上,企业补充医保可选择自行管理、委托保险公司管理、投保商业保险产品以及其间有机结合等多种路径,将补充医保进行结构性调整,拓展医疗保障功能,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和议价能力,利用专业力量,合理使用资金,提高保障效能,将当下保障与未来保障有效衔接。

在操作上,调整完善第二支柱,引导建立第三支柱。补充医保选择商业化运营具有长期性、延续性,同时数据具有私密性,选择保险公司,如果行业内有保险公司,可综合性价比优先选择;如果行业没有保险机构,应加大与保险公司合作力度,选择优秀公司的产品及服务。

在招标遴选保险公司,通过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沟通成本,加强业务协同,一是为员工提供合适产品遴选服务,二是员工以可以优惠的价格获取切实的保障,三是让员工个人享受通常面向团体客户的价格和服务,四是拓展保险业务空间,让员工享受保险集团公司其他相关增值服务。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建立互助医疗基金,鼓励员工参与,发挥议价能力,加大与保险公司合作力度,拓展第三支柱功能。利用企业年金产品,实现员工未来医养结合:一是员工退休后,可选择将年金转换为保险公司年金产品;二是待年金投资全部开启个人投资选择模式,当期年金即可选择投资与养老产业项目相关的养老金产品,与颐养社区对接。

总之,企业年金是个人资产,补充医保是统筹资金,通过商业保险运作,将保障功能有机整合,实现健康养老。企业应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解决员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决当期保障与未来保障。